|
从眼前来看,“双减”确实带来了一些社会阵痛,比如教培行业企业倒闭潮、教培行业人员失业潮等,大量的教培行业人员失业;也给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挑战,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向都成了家长们的困扰。
不过从长远来看,“双减”带来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好的,让教育脱离资本的裹挟而不再是一门赚钱的“生意”,而是一门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“事业”,将“教育”从“教学培训”、“关注分数/录取率”等拉回到“关注人的身心成长”的正轨上,让教育回归本质,也能切实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、减轻社会内卷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。
这次改革迟早都得做,而且越晚带来的社会阵痛、社会伤害就越大,改革的难度也越大,所以长痛不如短痛,当断不断反受其乱。当然,只是严格管理校外教培行业,只做表面意义
上的减负,是不足以真正实现“双减”的。如果想要想真正地减轻学生、家长、学校教育负
担,缓解教育焦虑,需要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体系、对教学系统的教育质量考核体系、社会人才选拔制度、社会资源分配制度上切入进行改变,实质性对职业教育进行提升改善,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。
应试教育用分数选拔人才、用高考分数给学生划定层次、用学历判定一个人是否优秀的社会评价体系不变,“双减”真的很难起到作用。
如果对一个人“优秀”的评价标准还是以学历和分数来评价、一个人的出路好坏也是由“学历”来决定、一个人能否有好的学习深造机会也是由高考分数来决定的话,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是靠进入一个什么大学来决定、上高中还是职高由分数决定的话,那不论你再怎么要求减负,家长、学校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考个好分数的。
如果评价人才不再只以学历和分数来作为评价标准,能做到就算一个人没有考很高的分数、没有毕业于很好的学校,但有出色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特长,也能有很好的出路;做蓝领工人、做农民也能有很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,也能过上很好的日子;考上名牌大学和考上高职院校都能有很好的出路……
那么,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要进走“做题家”路线了,教育焦虑自然会降下来。然而,这一切不太可能,任重而道远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