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为什么医生没给你手机号? 1医生真的很忙
说真的,你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,我们很可能正在看其他病人,你一个电话进来,我就必须放下手头上的病人去回答你的问题,因为是电话问诊,我还可能需要回忆你的诊疗信息,还要对你进行相关询问,这对于我手头上的病人就是一种不负责任。 还有的人说,你们医生怎么就那么小气,我不过就打了你一个电话,也就占用你两三分钟而已,你为什么要拒绝我?是的,你一个电话确实可能就两三分钟,可我并非只有你一个病人,每天有几个几十个两三分钟的电话,怎么可能接得完。 说实话,我们也想尽善尽美,对任何病人来者不拒。可是医生也不是神,时间也是有限的 2电话问诊有风险 再者,电话咨询也是有风险的,没有看到病人的具体情况,没有看到检查结果,仅凭你说的一些症状就去给你做判断开药,一旦出了什么事,这个风险又由谁承担呢? 为啥医生看上去比较冷漠?
1医疗需要医生严肃认真 在进行手术、操作治疗时,更应该集中精力、神情专注,以充分保证医疗质量。 如果医生在手术或者在进行一些操作过程中,一直与患者嘻嘻哈哈,显然会被患者和家属误解为工作态度极其不认真,没有全神贯注地治疗。轻则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意,重则招来医疗纠纷。万一患者出现原本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并发症,也可能因此被指责是由于医生工作时不认真、马马虎虎引起的。 何况,医生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不是一个人,周边还有其他患者或家属,不认真工作必然会使旁人对他的服务产生怀疑。所以,每一个医生都会将这种认真严肃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刻画在他的脸上、他的行为和言语中,让人感觉到医生的“冷漠”。 2医生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 虽然医生的内心对于生命的离去充满惋惜和悲伤,对于患者的病痛心存焦虑,但他们已不会再表露在脸上,他们似乎永远是那副“冷若冰霜”的脸。 其实每一个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温暖,他们都在努力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。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、没有充沛的精力、没有一一把自己的内心向每一位患者或家属表白而已。患者和家属应该理解、应当明白:医生从来就不是冷漠,而是冷静,而这种冷静正是一名优秀医生的职业素养。 为啥医生总让你做检查?
1有时候疾病会说谎 我们科的一个病人,家里很穷,从20多岁开始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精神异常,一天喊打喊杀,出现幻觉。老父亲把他送到了当地的精神病院,当地精神病院没有做脑电图检查,根据典型病史诊断为精神分裂症,开始服药治疗。效果一直不算太好。后来请我们主任去会诊,主任把他带回来做了一个72小时脑电图检查。 平时大家所了解的癫痫应该是突然双眼上翻,倒地不起,四肢抽搐,口吐白沫。但是事实上癫痫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有的时候就是发呆愣神,有的时候是出现幻嗅幻视,有的时候是呕吐,有的时候是一侧肢体疼痛……所以检查、检验是帮助医生辨别这些症状的有力工具。 2有时候病人会说谎
这是当时读书时,解剖学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。很多年前,他是急诊科年轻医生。有一天夜里,一个母亲带着16岁的女儿来急诊。 下腹痛,有些痛,不是很痛,这是小姑娘的说法。 查体后,他问“小姑娘最近有没有来月经?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?” 小姑娘白白的脸一下子就红了:“上个月来了的,我一个小姑娘,怎么可能做那些事!” 母亲脸一下子白了,恶狠狠地瞪着小姑娘。 小姑娘急了,眼泪哗哗就下来了“我发誓,我绝对没有做那种事!不信我就天打雷劈,不得好死!” 那既然这样,先对症处理一下,留在急诊室观察吧。 后来小姑娘宫外孕破裂出血,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急诊留观了,还算处理及时,捡回了一条命。 老师很后悔地说,当时如果我抽血查个HCG,做个B超,那就好了。 因为这件事,他受了处分,从附属医院调到解剖教研室。 3不同医生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 我管的一个病号,住院当天出现了呕吐,反复呕吐,肚子也痛。压了压肚子,左下腹有点痛。 “吃东西怎么样?” “之前吃得很少,今天一吃就吐,感觉肚子很胀。” “这两天有没有大便?” “没有啊,我好几天没有大便了。” “放屁呢?” “这几天没有。” 我一听,这不是原来学的肠梗阻典型症状么?立马让他去拍腹部平片、抽血,打电话叫普外科急会诊。 抽完血、拍完片,普外科的老总(住院总医师)也到了。他伸手一摸肚子,“肚子都不硬啊,怎么会是肠梗阻!” “可是他有吐、痛,不大便啊?” “吃点乳果糖吧,腹部平片上看也没大碍,你不要太紧张了。” 后来证实,普外老总的法子还是有效的;而吐,是癫痫的一种表现。 医生为啥非要看片子?患者的这种疑问很正常,我经常遇到。 这里我跟大家解释一下,影像片(俗称片子)和影像科的报告单各自的功能和区别。 片子是原始照片,报告单有主观性。影像片是X线、CT或者核磁共振以及其他检查方式的“原始照片”,反映检查部位的具体形态和病理解剖特点。影像科报告单则是影像科医生对这些“原始照片”的文字解读、文字报告,并得出一个“影像诊断”。这个影像诊断还不等同于“临床诊断”,做出临床诊断的任务是由临床医生完成的,必须结合病人实际的症状。同一个片子,由不同的影像科医生来看,所出的报告不一定会完全相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