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织里社区
标题:
千万别把孩子太当回事,他才能把你当回事最近看《中餐
[打印本页]
作者:
帕丁顿双语学校
时间:
2017-12-6 11:35
标题:
千万别把孩子太当回事,他才能把你当回事最近看《中餐
千万别把孩子太当回事,他才能把你当回事
最近看《中餐厅》,有一期节目,是几个带孩子的妈妈来到店里吃饭。
点单时,小男孩嚷嚷着要吃糖醋排骨,赵薇解释,排骨还在买回来的路上,等他买回来就给你做。
可是小男孩还是继续催促,“排骨怎么还没来?”
起初,赵薇不停地夸他帅,巧妙地避开着糖醋排骨的问题,小男孩安静了一会儿。
可是没多久,小男孩就坐不住了,在店里跑来跑去,还跑去问邻桌的客人,自己帅不帅?
赵薇没办法,只好把冰箱里提前腌好的蒜香排骨改良,加工成蒜香糖醋排骨。
小男孩吃了一口,就把排骨晾在一边,一会儿要给邻桌小姐姐喂饭,一会儿又跑到沙滩上玩沙子。
看到外面下雨,赵薇一边出去把小男孩抱回来,一边说着:你这排骨能吃一块吗?我是为你烧的。
小男孩这才轻轻地说了一句“可以呀”。
而在这整个过程中,家里大人只是静静地在一旁坐着,时不时笑笑,从未有人出来制止过小男孩。
吧台上,还有几个妈妈跟赵薇谈论育儿经。
其中一个妈妈说:我昨天问他以后还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玩?他说不要了。
赵薇:为什么?他哪儿看不上你了?
那个妈妈说:哪儿都看不上。
另一个带儿子的妈妈说:我在家里的地位就是被他(儿子)排到最后。
赵薇:不行,你不能让一个儿子在家里觉得自己的地位最高,将来你老了,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。
男孩妈妈继续说:关键,他奶奶特别宠他。
赵薇:如果他们对他特别好,你就要对他尤其“差”,找一个平衡。
01
别把孩子培养成家中的小皇帝
中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一家人全部围着孩子转。
我记得有一次逛街的时候看到一家五口人,妈妈抱着孩子,所有人以孩子为中心,围成一个圆形走着。
爷爷负责递块饼干给孩子,奶奶负责喂孩子喝水,爸爸负责逗孩子开心,一家人听从孩子的指挥。
若不是亲眼看见,我不会相信有家长在孩子面前这么低姿态。点头哈腰的爷爷,满脸堆笑的奶奶,以孩子为荣的爸爸,还有慈爱关怀的妈妈,孩子像一个小王子,左右着大家的行动。
与其说这是一场亲子出游,不如说这更像皇上驾到。
我的一个外国朋友曾说过,中国的孩子不像孩子,像皇上。中国的老人不像老人,像随传随到的太监。中国的父母不像父母,像鞠躬尽瘁的大臣。
作为中国人,我并不同意他的言论,却无力反驳。我身边有百分之六十的朋友在啃老,房子车子都是老人买的,孩子出生后也是老人带。
如果老人身体不好,也必定要拿出钱来帮忙养孙子,不然就是狠心、自私、冷漠,所以中国的老人也很无奈。
中国的啃老族越来越多,啃老族其实就是长不大的巨婴。他们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情都是父母一手操办好,就连婚事也是父母托人找关系介绍的好姻缘。
当父母年岁已老,再也不能庇护孩子的时候,这时候孩子就会反过来埋怨父母,为什么不帮忙带孩子,为什么不帮忙还房贷?
这样的孩子一定不是我们想看到的。
02
隔代教育的问题请警惕
在中国,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插手孩子的教育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:
小倩结婚后,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,相处也算融洽。可是自从有了孩子以后,婆婆就摇身变成了孩子的“护身符”,不但吃穿住行全包,而且每当孩子不听话,小倩要训斥时,婆婆准会闻声赶到。
“跟孩子较的什么劲呀?她还小呢!”
婆婆护着孩子,当着孩子的面,小倩也不好说什么。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小倩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,不可以一心二用。可孩子达不到目的就大哭喊“救兵”。婆婆闻声赶来,连正眼都不瞧小倩一眼,就把孩子带走了。不一会儿,婆婆屋响起了电视声和孩子的笑声。
为了给孩子更好教育,小倩与老公商量后,决定辞职在家带孩子,并且搬出去住。结果,婆婆听说后,哭得是昏天昏地的,一方面自责自己无能,看不好孩子,让媳妇嫌弃,另一方面强调自己舍不得孩子,一会看不到就想的慌。老公看着自己的妈如此伤心很心疼,又反过来劝小倩保持现状。小倩很纠结。
隔代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常态,由此滋生的家庭冲突也成了普遍的现实。
当我们面临隔代教育的时候,我们首先要反思一下,我们对父母的态度,我们跟父母的情绪是不是已经解决?我们跟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也处理好了?不会把这些情绪再引伸到亲子隔代教育当中。
处理隔代冲突的第二步:分清楚所有人的边界,边界搞清楚你才能知道接下来你该怎么做,你才会知道你的发展的空间有多大,你才会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权。
03
无论你是父母,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,爱孩子可以,但一定不能一味地溺爱,甚至干预日常的教育。
作为家长,我们不能只是在物质生活上给孩子最好的,还要教会孩子明事理,懂感恩,而不是完全迁就他们。
教育就像投资,你对孩子前半生的教育,决定你后半生的命运。
就像赵薇说的,一个家庭孩子的地位不能第一,千万不要太把孩子当回事。
等你老了,就会尝到自己种的苦果,因为你养出什么样的孩子,就会有什么样的晚年。效果立竿见影、绝不掺假!
作者:
鱼白
时间:
2017-12-6 11:41
说的很对啊
作者:
逗比的胖儿
时间:
2017-12-6 11:44
要树立标杆
作者:
帕丁顿双语学校
时间:
2017-12-6 11:47
鱼白 发表于 2017-12-6 11:41
说的很对啊
嗯,父母是孩子的榜样
作者:
帕丁顿双语学校
时间:
2017-12-6 11:56
逗比的胖儿 发表于 2017-12-6 11:44
要树立标杆
嗯,很有必要
作者:
名字还没有想好
时间:
2017-12-6 14:02
学校在哪里?
作者:
帕丁顿双语学校
时间:
2017-12-6 16:50
名字还没有想好 发表于 2017-12-6 14:02
学校在哪里?
吴兴区西塞山路2688号
作者:
帕丁顿双语学校
时间:
2017-12-6 23:02
教育就像投资,你对孩子前半生的教育,决定你后半生的命运。这句话很有哲理
作者:
织里租房中介网
时间:
2017-12-7 00:41
说,谁都会说!做,有几个能做到?老师家的孩子个个都优秀吗?个个都上北大了吗?往往是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!富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在对比与要求家长!但从不要求自己!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习惯了!习惯就成自然了!长大了也还是要靠他自己的!父母只用做好自己就够了!
作者:
帕丁顿双语学校
时间:
2017-12-8 09:24
孩子的教育势在必行
欢迎光临 大织里社区 (http://www.zszhili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